时间匆匆溜走,转眼,稻花到临宜县一个多月了。 大人们忙着研究如何在上官面前出彩,而小姑娘稻花的生活就简单多了。 这一个月里,她也大概摸清了县衙后院的情况,对于颜家诸人的情况也有了些了解。 长辈们对她还算包容,至于小辈们,除了偶尔说几句含酸的话,也没什么其他的事。 重点是,在李夫人的纵容下,她可以经常和颜文凯、颜文涛一起出去县城里玩! 可惜,这悠闲的日子不长久。 大概是嫉妒稻花的潇洒,一天来松鹤院请安的时候,颜怡乐就不怀好意的看着稻花:“大姐姐,你什么时候跟我们一起去上课呀?” 李夫人给颜家几个姑娘请了一位女夫子,负责教导姑娘们读书识字,以及刺绣女红,颜怡欢、颜怡乐、颜怡双日常都要去上课。 闻言,颜老太太认真的想了想,说道:“也是该去上课了。” 屋里的其他人以为稻花会不愿意,谁知她什么都没说。 稻花瞥了一眼有些失望的颜怡乐,心中好笑。 感情在他们心中,她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? “祖母,你放心,我会好好上课的。” 她很清楚,要想在这古代好好的生活下去,就必须适应这里的规则。 古代对女子要求颇多,多学点本事是没坏处的。 第二天早上,稻花在颜老太太院里吃过早饭,回到正院就被李夫人叫去了。 “我听老太太说你想上学了?”李夫人笑着将女儿拉到身旁坐下。 稻花点了点头:“妹妹们都在上课,我这做姐姐自然不能落下。” 李夫人温柔的笑着:“就是老太太不提,我也要给你安排上了,这女人多读点书还是好的,不管是管家理事,还是相夫教子,都用得到。” “对了,女红也要学起来。日后你相看人家,要是女红出色,会给对方很好的印象的。” 闻言,稻花一脑袋黑线:“娘,女儿才9岁,说这个是不是太早了?” 李夫人点了点头女儿的额头:“早什么早,有些人家一出生就定好人家了。” 稻花身子打了个激灵:“还好我没有。” 李夫人无奈的笑了笑。 这时,李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平晓拿着几本账簿走了进来:“夫人,这个月的账已经做好了,请你过目。” 李夫人看向女儿:“娘要忙了,你去别处玩吧。” 稻花却没有要走的意思,而是看向那些账簿:“娘,我能看看吗?” 李夫人一下笑了:“咱们稻花现在就想学管家理事了?” 稻花讪讪一笑:“先看看嘛。” 李夫人也没拒绝,只是说道:“不许弄坏了。” 稻花:“娘,我知道的。”说着,就随手拿起一本账簿翻看了起来。 李夫人笑着摇了摇头,开始核算这个月家里的收入支出。 一刻钟过后…… 两刻钟过后…… 半个时辰过后,李夫人微微诧异的看着稻花。 她原以为,女儿小孩子心性,对着密密麻麻的账目肯定坐不住,可没想到,女儿看完了一本立马接着看另一本,一副要把账簿看完的架势,而且看得还尤为的仔细。 老太太以往的家信中提到过,稻花在老家都帮着她看账、记账,而且还做得很好,她之前还觉得老太太夸大其词,可现在看看,竟是真的会。 一旁伺候的丫鬟平晓也暗暗称奇。 这段时间,尽看到大姑娘跟着三爷、四爷到处疯跑了,原以为是个活泼好动耐不住性子的,可没想到竟还有如此沉稳娴静的一面。 这边,埋头看账的稻花自然不知道两人的心思,她之所以要翻看账簿就是想了解颜家的收入和支出。 来了这里后,她发现,家里并不是很宽裕。 一来家里的下人不是很多,像她,像新来的三房,到现在都还没给他们安排跑腿的下人。 二来吃穿用度也并不是很好,不管是颜致高,还是李夫人身上的衣物都是半新不旧了,也就在县学读书的大哥颜文修穿得稍好一些。 从这些上来看,她那老爹,还算清廉。 看完账簿,稻花心道,难怪祖母总说颜家底子薄。 这还真是薄得可以。 全家只有颜致高一个人有俸禄,却要养活一大家子人,其他人没有收入,可支出却是不少。 “娘,爹多亏娶了你。”稻花感叹道。 要不是李夫人嫁妆还算丰厚,嫁妆中带有庄子、店铺,每天都还能有些进项,要不然,这个家还真运转不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