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暹缓缓的抬起了左手,挑起了蔡琰铺在地板上的一缕青丝,放在手中把玩着,叹道。 “所以啊,我一直以来都很仰慕蔡老这样的大家,仰慕你们蔡家这样的书香门第,还有......” “仰慕你......你可不知道,我钦慕你已久,早就想见你这样一位才女。” “只可惜,一直没有时间。” 李暹将蔡琰的一缕发梢放到了鼻子前,眯着眼睛深嗅了一口,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,令人心旷神怡。 伏在地上的蔡琰双肩微微一颤,李暹如此轻薄之举,让她的心中不禁升起了与他拉开距离,夺门而逃的念头。 只是,理智告诉她不能这么做,如果她现在走了,那她的父亲,他们蔡家,这次恐怕就真的没救了。 蔡琰强忍着心中的羞涩,紧闭着双目,伏在地面上一动不动,脸上的红晕清晰可见,心脏扑通扑通的乱跳。 现在的她,只想李暹尽快说出他的目的,完事之后,她再也不想来到这司空府,再也不想面对李暹这样的人。 李暹身上那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倒是其次,只是这李暹的眼中根本没有丝毫的礼法可言,让她这样一个女子有些难以招架。 蔡琰咬了咬嘴唇,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,若是她那个哥哥能够稍微有点出息,也不至于让她来面对李暹这种人。 李暹半躺在地板上,轻嗅着蔡琰的秀发,缓缓的道:“我听......说你的父亲,曾将你许配了人家。” “听说是那什么......哦,想起来了,河东卫家,是不是?” 蔡琰伏在地上,紧闭着双目,轻声道:“回司空的话,是。” 李暹点头道:“河东卫家啊,名门之后,是户好人家,倒是和你蔡家门当户对。” “只可惜,那卫......卫什么来着?” 蔡琰深吸一口气,淡淡的回道:“卫仲道。” 她有些不明白,李暹跟她说这些做什么,不过她知道,李暹这样的人,应该不会说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。 想到这,蔡琰的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丝不好的预感。 “对......就是那卫仲。” 李暹笑道:“只可惜那卫仲道似乎有些命薄,你们都还未成亲呢,或者说,你们双方甚至都还没见过面吧。” “听说那卫仲道就病死了,听说还是死在他父亲小妾的肚皮上的。” “唉......没想到卫家这样的名门,竟然会出这样一个败坏门风的后人。” “卫青大将军如果泉下有灵,不知会作何感想。” 蔡琰咬了咬牙,脸色发青,淡淡的道:“不知司空为何要提他?” 卫仲道的事情虽说没有到了传遍整个天下那种程度,卫家对外宣称的也仅仅只是病死。 可大多数的世家贵族却不这么想,他们对于卫仲道的死因,多少都有那么一些耳闻。 而像这种死在父亲小妾肚皮上的事情,虽然听起来有些惊世骇俗,但在世家贵族之间,勾搭父亲的小妾这样的事情,也不算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,已经算是屡见不鲜了。 只是死在父亲小妾的肚皮上,而且这样的事情还是发生在卫家这样的名门望族之中,这就成了很多世家之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了。 卫青的后人,竟然会做出这种事情,而且还闹出了人命。 这瓜,确实很甜。 虽说这只是那卫家的丑闻,可那卫仲道偏偏还跟她蔡琰有婚约。 未婚夫做出了这种事情,受影响的,成为别人拿来谈笑的,可就不仅仅是卫家了。 大儒之女的未婚夫,而且这个大儒的女儿,还是一个才名在外的才女,再加上卫青之后。 这些关键词联系到一起,无疑更劲爆。 蔡琰此时是真不想听到卫仲道这个名字,本以为只是个病秧子,听父亲说人品还不错,她咬咬牙也就认了。 可她这人都还没嫁过去呢,那什么卫仲道就闹出了这么大的丑闻,连带着她也被人指指点点。 如果可以的话,她真的不想再听到任何关于卫家的事情。 听到蔡琰声音渐渐冷了下来,李暹的嘴角慢慢的扬了起来。 看不到蔡琰脸上的表情,却不妨碍他从那清冷的声音之中,感受到此时蔡琰心中的想法。 李暹笑道:“为何不提他,得提......” “你可不知道,当听闻你被许配给卫家的时候,我是有多么的伤心,多么的难过。” “可当听到那卫仲道突然病死的消息,我又有多么的开心。” “身在并州的我,听到这个消息后,高兴的连太原和上党都没取下来,就连夜赶回了长安。” “要不是听到了这个消息,此时的我恐怕还身在并州,跟那黑山贼寇决一死战呢。” 本章完 “其实吧,我早就想着上你家提亲来着。” “可又想着,你是名门之女,而我呢,不过是一个名声很烂的武夫。” “我怕我配不上你,我怕你父亲会直接拿扫把将我赶出来。” “你想啊,我好歹大小也是个官,手底下虽然没多少人,但多多少少也还有那么十来万个弟兄。” “要是让他们看到我被你蔡府给赶了出来,那还不被他们笑掉大牙。” “我这个人向来胆小怕事,还有那么点小自卑,所以此事一拖就拖到了现在。” “可即便那卫仲道死了,我估计你父亲还是看不上我这样的人。” “唉......真羡慕你们这些名门之后,真羡慕那卫仲道啊。” “如果我要是也有卫青那么一个名声显赫的先祖,该有多好啊。” 李暹长叹一声,轻嗅着蔡琰青丝上传来那淡淡的芳香,不再言语。 他这么一番看似只是单纯在诉苦的言语,却让蔡琰如遭电击,身子渐渐颤栗,紧咬着嘴唇,一语不发。 到了此刻,她哪还能听不出李暹的意思。 原来,李暹在等的,并非是所谓的蔡家嫡亲一脉,等的只有她蔡琰而已。 她怎么没想到呢,对现在的李暹来说,蔡家能让他看上的,除了她父亲的名声以外,还会有什么呢。 李暹出身凉系,有了董卓和李傕在前,李暹注定不会有什么好名声,注定会被天下士人所唾弃。 想要改变天下士人对他李暹的看法,还有什么能比借用她蔡家在士子中的名望,来解决这个问题更容易呢。 蔡家的名望和她那在外的才名,这不正是李暹现在最想要的东西吗。 她虽然自己从未在意过那所谓的才女之名,可她不在意,不代表李暹不在意。 娶才女为妻,和蔡家联姻,不说能让天下士人对李暹的看法直接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,但也不会再被所有士子唾弃。 至少受她蔡家影响的那一部分士子,会多多少少改变对李暹的看法。 董卓当时还仅仅只是逼着她的父亲出仕,而现在的李暹,是要把她蔡家彻彻底底的拉下水。 时至今日,蔡家再想置身事外,恐怕是不可能了。 蔡琰暗叹一声,可能的话,她真的想当做没来过这。 如果是家里人让她嫁给李暹,用她来当做联姻的工具,她不会说什么。 若只是要用她来换取她父亲的性命,她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。 可眼下所关乎到的,可不仅仅只是她的婚事,还有整个蔡家的未来。 再有才名又如何,说到底,她不过只是一个双十年华的女子,把整个蔡家未来的命运,都压在了她的身上,这就有些难为她了。 李暹这样的人,带来的可不仅仅只有富贵和权势,还可能会是家破人亡,抄家灭族。 李暹如果将来真的能夺取天下,那她蔡家自然有着无上的荣光,当今这天下,未来会如何,谁又能说得准。 至少这支西凉势力原先的几个掌权者,下场都不怎么好。 更何况她蔡家又不想要那什么富贵和权势,拿一些蔡家本就不需要的东西,来让她蔡氏一族,跟着李暹冒这样大的风险,这不是强人所难嘛。 以她对蔡邕的了解,蔡邕不可能会把她嫁给李暹这样的人。 而她也知道,李暹之所以等着她来,也正是希望她能去说服蔡邕。 可她现在,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。 蔡琰虽一语未发,但李暹知道,她听懂了自己的意思。 李暹轻轻的拍了拍她的肩膀,笑道:“别多想,我刚刚也不过就是发发牢骚,没有什么别的意思。” “对了,这大冷的天,牢房那种阴冷的地方,也不知道蔡老能不能受得了。” “虽然我现在也没办法直接放他出来,但如果你想要去看望看望他,给他送点保暖的衣物和一些吃食的话......” 李暹低着头在怀中摸索了一阵,掏出了一块令牌,缓缓的放在了蔡琰的面前。 “只要你想......你就能够随时去看看望他。” 李暹放下了令牌,意味深长的留下这么一句话后,缓缓的起身,回到软塌上躺了下来。 只是随便发发牢骚?蔡琰缓缓的抬起了头,失神的望着摆放在自己眼前的那枚令牌。 你这话,说出来自己信吗? 蔡琰知道,近在咫尺的这枚令牌代表着什么。 只要她拿起了这枚令牌,就证明她愿意去替对方说服自己的父亲,将自己嫁给对方,从此将蔡氏一族,绑上李暹的战车。 她还清楚,只要她拿起了这枚令牌,不仅能去看望她的父亲,甚至还能将她的父亲直接从大理寺领出来,带回府中。 李暹之所以没有明说这句话,不过是不想在她面前承认,蔡邕的入狱,跟他李暹有关。 这样的话也不可能明着说出来,李暹这样的一方诸侯,又怎会给人留下不择手段的霸占臣子女儿这种口舌呢。 拒绝的话,李暹既然都已经做出了这种事情,能是她拒绝的了的吗? 李暹要的可不仅仅只是她这个人,没了她,该与蔡家联姻还会与蔡家联姻,只不过嫁给他李暹的,或许就该是她那个妹妹了。 她知道,蔡家到底有没有勾结王子服等人谋害李傕,就看她今日的选择了。 只是这个选择,似乎有些太过沉重了,压的她透不过气来。 不知过了多久,蔡琰那如柔荑般的小手,终于还是慢慢的伸向了那枚令牌,缓缓的站起身来。 “司空......你说......在这乱世之中,真的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吗?” 蔡琰吐语如珠,声音柔和清脆,动听之极,如云的青丝似瀑布般洒下,白色的长裙衬托着那凝脂般的肌肤,如天池的美玉,洁净无瑕,柔美的轮廓,坚强而又温柔,呆滞的望着李暹。 她似乎很想知道,那个躺在软塌之上,与她年纪相仿的身影,为何会为了达到目的,不择手段,连蔡家这样与世无争的家族,也要拖下水。 李暹打了个哈欠,轻叹一声,缓缓的开口道:“你也说了是身在乱世之中,既是乱世。” “你、我......又或者是这天下的百姓。” “你觉得......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吗?” “独善其身?” 李暹噗的一声,笑了出来。 “若是能选的话,我还真的只想做一个,没事带着几个恶奴,牵着两条恶狗,到街上欺男霸女的富家公子。” “哦对了,顺便再花钱找几个读书人没事就给我写诗。” “然后我再拿着这些诗,去骗骗什么青楼的花魁啊,富家的小姐啊之类的。” “还有......再调戏调戏你这样的才女。” “那才是人过的日子嘛。” 本章完 蔡琰离开司空府没几日,大理寺便对外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。 经过大理寺众人没日没夜的努力,发现举报蔡邕的那些所谓的证据,都是人伪造的,有人在恶意陷害蔡邕。 经大理寺调查发现,原来是刚刚被天子加封为光禄勋的赵彦,曾经和王子服等人去拉拢过蔡邕,要蔡邕与他们一起,做一件能够足以改变长安局势的大事,可却被蔡邕义正言辞的拒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