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记到此,戛然而止。 很明显。 这篇日记字迹潦草,书写得非常慌乱,孟瑶的最后一笔,更拖出了长长的横线,将这页白纸完全划破。 可以想象到。 当时的孟瑶,一定扔下了钢笔,跑出去‘吃肉喝血’。 6月24日,是最后一篇。 这天,是丧尸大爆发的时间,也恰好在游戏重启的前一天。 王浩吁了一口气,取出那小半瓶矿泉水,咕咚咕咚喝了个干净。 通过这本日记。 至少印证了此前郝宏军校长的讲述。 五月初,坚国发生了高热病。 六月中,海东市也有了疑似病例,并且在萧山高中传播蔓延。 还有一点。 初期感染的过程并不快,症状也跟数年前流行的某个传染病相似。 正因如此。 学校才不重视,把初期的丧尸病毒当成了N阳对待。这些从郝校长驳回孟瑶的病假申请,就能瞧出些许端倪。 除此而外。 日记提到的李姐,也住在宏福园2#楼。 抓住了这些关键信息,王浩放下日记本,又起身取来了实验日志。 很凑巧。 这实验日志的撰写者周志远,是孟瑶日记中提到的周老师。 他是一名生物老师。 日志的前半部分,没什么特别。 可到了第十页纸,就变成凌乱的、密密麻麻的唾液成分解析。 而且,分了五人五份。 第一个是孟瑶。 【孟瑶】 【PH值:7.24】 【黏蛋白:2.43g/L】 【溶菌酶:2.7mg/L】 【淀粉酶:180U/L】 第二个是周志远。 【周志远】 【PH值:7.18】 【黏蛋白:2.55g/L】 【溶菌酶:2.65mg/L】 【淀粉酶:178U/L】 第三个是李茜。 【李茜】 【PH值:7.58】 【黏蛋白:2.77g/L】 【溶菌酶:2.92mg/L】 【淀粉酶:198U/L】 …… 这些稀奇古怪的数据,作为一个外行人,王浩不明白它们代表什么。 不过,他能看懂结论。 在最后一页实验日志的末尾,周志远写下了几段概括性文字。 “病毒感染中期。” “病毒已侵袭食道,PH值升高。” “类似致命T病毒。” “与坚国高热病RNA序列高度吻合。” “不对,病毒已发生变异。” “三个突变点!” “完啦,我们死定了。” 到最后,字迹潦草颤抖。 看过实验日志,王浩沉默半晌,又取过那摞时政报纸,翻找6月13日以后的消息。 “6月14日。” “炎国近日研发出新一代载人航天器,千人规模的遨游太空不再是梦。” “半岛冲突加剧,坚国发强硬声明。” “坚国临床实验存在数据错误,请各国慎用高热病疫苗。” “6月15日。” “坚国持续加息,挥舞货币大棒。” “强烈谴责印国边境挑衅。” “日国恬不知耻,肆意排放核废水,当地渔民示威抗议。” “6月18日。” “自即日起,坚国入境人员实行7+7隔离政策,预防疑似病例输入。” “严厉查处劣迹网红带货,开展‘直播整顿月’活动。” “夏威夷群岛再燃山火,消防员救猫作秀。” …… 一份份报纸翻下去。 王浩看得很仔细,连副刊也不放过。 只可惜。 有关丧尸病毒的消息,几乎没见报导,只是寥寥数语提了‘疫苗’、‘疑似病例’等消息,仿佛是有意规避。 最后的报纸,是6月23日。 再往后,就没了。 王浩扔下报纸。 只见他揉着额头,半靠着被褥,闭目思索,眉宇间尽是疑惑。 报纸,属于媒体。 以常理讲,媒体的敏锐度远超普通民众,亦即是说,有关丧尸病毒爆发的消息,会多过民众的感知。 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,连老师都察觉了异常,媒体不可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消息。 这中间,肯定有原因。 是刻意隐瞒? 还是预判失误? 或者有不可说的原因? 身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没有动静,那网络上又是怎样的场景? 郝校长的手机,王浩捡了回来。 可惜充电宝没电了。 刚才,他特意掀开手机后盖,芯片卡跟现实世界不一样。 如果想看上面的讯息记录,或许李一舟能有办法,所以他带了回来。 正闭目想着。 敲门声响起,接着门被推开。 “浩哥,该吃饭了。” “嚯,浩哥从哪儿搞的这些宝贝?” “啧啧啧,有意思。” 一听声音,就是朱大常。 他的一惊一乍,听起来像于谦大爷的捧哏。 王浩睁开眼。 此刻的朱大常,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的安全套和雅趣手铐,嘴里啧啧出声。 能一眼锁定重点。 显然,他是能开一百二时速的资深老司机。 王浩笑了。 “你喜欢送你!” “好哇,谢谢喽……呃,老朱才不是那种人。”朱大常点头又摇头。 “随便你!” 王浩从床上站起。 “走,吃饭。顺便跟你们聊点儿事。” 一边笑着说话,他一边绕过地上的杂物,出了寝室门。 朱大常转身也走。 但走了两步,他飞快退回,捡起一副手铐,才追了上去。 …… 404寝室。 四人围在一起吃饭。 边吃边聊。 这一天,他们除了早上伏击尸童,一直是分头行动。 朱大常三人一边,还算顺利。 杂七杂八的物资收集不少,比如红糖、大白兔奶糖、暖水宝、辣条等。捎带着,他们也解决了十三只学生丧尸。九年义务教育都有漏网之鱼,何况是末世下的高中寝室。 后来,说到了王浩。 别的不提。 单是两次去操场‘挑衅’,朱大常他